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

第一百六十八章 监国琐事(6)

“殿下、要不还是休息一下吧,该用午膳了。”

王体乾汗颜的从地上捡起奏疏,小心翼翼的安慰着,而朱由检却道:

“让御膳房给我搞个胡椒醋鲜虾,火贲羊腿,鹅肉巴子,外加一碗豆腐汤,一碗米饭就行。”

“我就在这里一边吃,一边处理。”朱由检说着,便拿起了下一份奏疏,继续看了起来。

他脑中有一个大概的处置方向,工部的奏疏,还有地方官员想用官银兴修水利,修补城墙、道路的奏疏全部批红。

礼部想要张灯结彩的奏疏,全部驳回,并写下大概的具体用度,表明用不了这么多银子。

兵部的索饷、军械兵器、马价银等等奏疏,朱由检会直接批红,但末了补充一句,让燕山军械所打造军械下发。

说白了、他不信任工部的手艺,边防军备,一定要由盔甲厂和燕山军械所打造,以免工部吃回扣。

至于吏部的索要俸禄的奏疏,朱由检并没有因为和文官不对付就搪塞,而是答应发放去岁和今岁的俸禄,两年一共是一百七十六万四千余两。

至于刑部的奏疏,朱由检基本上都是把需要流放的犯人,根据地区划定了流放的地方。

云贵两广、湖广等地犯人,全部发配云南的永昌府,也就是后世的德宏、保山一代。

中原、西北的囚犯,全被他发配到了甘肃,东南的和山西、北直隶的,清一色发配大宁。

总数二万六千多的囚犯,也算为大明开拓做出贡献了。

至于处理完他们,朱由检转头处理吏部和户部的奏疏。

吏部的奏疏倒没有什么,主要是人事升迁,而处理这个,朱由检的兴趣倒是挺大的。

他看着吏部的奏疏,对于不熟的人,尽量还是同意。

在期间,他也遭到了几个眼熟的名字。

“太常寺少卿董应举,这家伙不错,做太常寺少卿太可惜了,去山西做知府吧。”

想着、朱由检大笔一挥,直接将他调任大同知府,兼任保安州兵备道。

“山东佥事张春,这人也不错,应该是在己巳之变里收复了永平,可以调到甘肃和梅之焕作伴。”

朱由检再次一挥大笔,就这样、山东佥事张春就被调到了西宁担任兵备道。

在这二人之后,朱由检还看到了不少眼熟的人,其中还有崇祯对不起的一些人,比如陈新甲这种。

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
  • 今日热门
  • 本周排行
  • 阅排行
  • 年度排行
  • 最新更新
  • 新增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