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

第一百六十三章 齐王党(8)

本一事,本是万历皇帝宠爱郑贵妃,想废长立幼,被众大臣极力反对的一场政治事件。

易储的这个问题,大臣们与皇帝斗了15年,期间发生很多事情,但毫无疑问,这是自嘉靖利用手段,让文官分裂后,文官第一次团结起来对抗皇帝的行为。

“争国本”本质上是争权力,皇帝和大臣们争的是国家大政“谁说了算”,争的是对江山社稷的话语权。

历朝历代,一国之大政,莫过于立储,没有比“由谁来决定谁当最高统治者”更大的大事了,这是根本性的权力,万历和文官集团,争的就是这个核心权力。

文官们可以狗咬狗,可以党争内斗,但这样的内斗,始终是保持着一个底线,那就是权力始终掌握在文臣手中。

因此、当万历皇帝提出易储这件事情的时候,本质就是在向文官集团所认定了两百多年的“立嫡立长”这个规则发起挑战。

“今日割五城,明日割十城,然后得一夕安寝。起视四境,而秦兵又至矣。然则诸侯之地有限,暴秦之欲无厌,奉之弥繁,侵之愈急。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。”

这句《六国论》中的话,用简易直白的道理便是一步退、步步退。

今日让了易储的问题,明日让不让杂项?让不让国子监?让不让地方赋税和治理的权力?

万历中晚期的大臣都是从张居正和高拱时期活下来的人精,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,所以即便是党同伐异的东林党,当时也是站在了齐楚浙宣昆五党之中。

“国本之争”是万历朝的激烈复杂程度,简直难以想象。

后世人常说万历几十年不上朝,把万历当成懒癌天子,然而真正的原因是他上朝起不了什么作用。

大权都在文臣们手中,他唯一的权力,或许就是为吏部的人事升迁和调动批红了。

所以他发动“争国本”,目的是希望从文官集团中争回来一部分权力,手上如果有权了,他上朝比任何人都勤奋。

只可惜、万历皇帝最终却输掉了这场权力之争,而失败的他却选择了用不给吏部和兵部的任何调动升迁批红,导致京官不足,变相败坏大明国运。

只能说、有嘉靖皇帝的心,没有嘉靖皇帝的手段和耐心。

最后留了一个烂摊子,丢给了朱由检和朱由校两兄弟。

唯一值得庆幸的,或许就是他把文臣之中的人精都熬走了,剩下一群臭鱼烂虾,在朝堂之上上演菜鸡互啄。

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
  • 今日热门
  • 本周排行
  • 阅排行
  • 年度排行
  • 最新更新
  • 新增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