钟后,丙字哨也开始后撤,汉卒攻入工事,迅速稳住阵脚,樊龙也命大军渡河后,就地扎营,等明日清晨向建武所进军。
杨文岳这一路采用边打边撤,不断的利用地势消耗樊龙的兵马,这样的计谋让樊龙吃瘪。
相比较杨文岳,吴阿衡因为朱燮元就在后方百里外的泸州县,因此寸步不让,用四千兵力驻守石虎关抵御奢崇明亲率的一万六千兵马进犯。
石虎关成为了一处修罗场,护城河已经被砂土填满,倒在城下的吕公车、云车一座座。
撞车被关口上方的石虎口流出的火油焚毁在城门口。
马面女墙后火炮四射,漫长的关隘口上,叛军妄图攀登云车上城墙,却被檑木、滚水伤的不轻。
好不容易上了城头,还有狼牙拍等着他们。
尽管看上去,这样的守关很有成效,但与几个月前,秦邦屏守沈阳城相比,可以说差了十万八千里。
秦邦屏直接在护城河口建立防御工事,聚集兵力在城外就开始消减敌军数量,而吴阿衡、孙传庭都只知道据守关隘,反倒是杨文岳还敢出城一点点消磨。
这并不是说杨文岳超过二人,而是双方所掌握信息不同。
杨文岳毕竟是京官,知道很多辽东守城的案例,也知道死守是行不通的。
相反、孙传庭和吴阿衡之前是县令,便少了这种经历。
不过这样的行为,也变相说明了,相比辽东,西南战场完全无法比拟。
如果是努尔哈赤谋划起兵,必然会先弄大量内应,随后示敌以弱,发挥彝兵的特性,在山野之间打山地挪移战,消耗明军有生力量,再进行攻城。
反观奢崇明、安邦彦、甚至杨应龙之流,依旧只想着稳打稳扎,这样做只会被明军消耗力量。
一鼓作气、再而衰、三而竭。
一旦无法在一波攻势拿下出黔的通道和重镇、关隘,奢崇明他们的起义就不会让大明伤筋动骨。
吴阿衡在死守,毫不顾忌士卒死伤,因为只要石虎关被突破,整个四川就会被涌入的彝兵屠戮。
他和杨文岳、孙传庭不同,他背后还有朱燮元,而朱燮元正在调川西北的土司前来,一旦土兵抵达,即刻就能反攻!
“杀!!!”
吴阿衡举剑嘶吼,声音响彻云霄,而数百里外,也有人和他一样的嘶吼着。
奢崇明麾下樊虎统兵八千进犯遵义,却在二郎坝